您当前的位置:首页>风采展示>退役军人风采

媒体聚焦 | 文化教员王贤:上战场,带着书和笔

日期:2023-04-27

王贤在重庆市沙坪坝区军休三办图书室看书学习。

“引导家政服务充分融入社区生态体系……”3月的重庆,草长莺飞、春光明媚。91岁的原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政治协理员王贤,身穿蓝白相间的格子衬衫,坐在阳台上晒太阳、听广播。

他的女儿王蓉说,父亲很少出门,大多数时候都在家里,通过听广播了解时事。用王贤的话说:“不了解时事,就跟不上时代;跟不上时代,思想就会落后;思想落后,就不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01 一名党的好战士

1932年12月,王贤出生于四川省新繁县(现成都市新都区)。家中有7个兄弟姊妹,他排行老二,学习成绩优异。在那个食不果腹的年代,父母从牙缝里挤出学费供他上学。“有句话叫‘知识改变命运’,但对于我来说,是党教育了我,改变了我的命运。”王贤说。

1950年2月5日,经过前期的层层选拔,王贤参军入伍,正式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的预备学员队。“我最喜欢的颜色是橄榄绿,那是军人身份的象征。穿上军装的那一刻,我就坚定了听党话、跟党走,为人民服务的信仰。”说这句话时,王贤有些激动,“无论是哪个年代的青年,都要以加入中国共产党为荣,以成为一名党的好战士为荣。”

“不许动!我们是解放军,放下武器投降!”1951年3月,王贤作为一名文化教员,随部队进入贵州黔东南剿匪。王贤所在的分队负责搜索茅贡、寨蒿一带土匪的行踪。经过一番斗智斗勇、乔装周旋,他们最终锁定了“土匪窝”。和战士们一起冲进去的时候,王贤话语铿锵,震慑了土匪头子。

“战友们说我喊得气势十足,他们不知道的是,那短短的三句话,我在心里反复演练了很多遍。”王贤一边讲述着往事,一边摩挲着翻出来的军功章。

02 在战场上,写一封家书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已过耄耋之年的王贤,记忆也变得模糊,但他依然记得这首歌,能随着女儿手机里的伴奏音乐,清楚地唱出每一句歌词。

1951年6月,王贤所在部队接到上级命令:开赴河北练兵,等待接受新的任务。王贤随部队从长沙出发,坐火车到吉林等地进行赴朝前的集训,于1952年11月抵达吉林省通化市集安县。不久,他们坐着军车穿过鸭绿江,抵达朝鲜战场。

王贤和战友们用粗木做枕木,再排上粗细不等的木条做床板,用树枝和野草做床席。饿了吃炒面,渴了就喝河沟里的水。

毛主席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在朝鲜战场上,王贤和其他文化教员所承担的主要工作,就是给战士们授课、扫盲。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朝鲜,王贤每天教战士们识字、唱歌,给他们做思想政治工作。尽管经常会有美国飞机投弹,几乎没有机会完整地上完一堂课,但战士们却学得很好。三个多月后,大多数人都能书写简单的句子,阅读亲人写来的家书。即使是一些年龄偏大的战士,也基本能达到王贤的要求:回国前至少能认识、书写1800个字。

聊到这里,王贤嘴角上扬,欣慰地笑了。他说:“战士们在最简陋的环境里,进行着最艰苦的求学。这样的战士、这样的部队,是不可战胜的。”

03 39 年的坚守

1953年1月,王贤所在的部队换防回国,他作为文化教员,先后在山西大同、临汾为官兵授课。

1955年1月,为进一步提高军队文化教员的政治理论水平,组织上安排王贤前往江苏南京的军事院校对政治理论进行系统性学习。1963年9月,他被调往位于重庆的原第七军医大学二院政治处,继续从事思想政治工作。

“不同于武装部队,军队医院的政治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王贤说。他始终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加强对医护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在完成各项任务的同时,努力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王贤任职的军队医院里,有老红军,有饱读医书的专家学者和经验丰富的医疗骨干,也有年轻的护士、战士和职员。为了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调解纠纷、化解矛盾,是王贤“绕不开”“躲不过”的分内之责,也是比较棘手的工作。他说:“做了39年思想政治工作,记不清解决了多少矛盾问题,但从未谋过私利,从未犯过一次政治错误。”

王蓉说,或许是因为年事已高,父亲越来越喜欢独处,在家里,除了每天雷打不动地听广播里的新闻,大多数时候都是坐在阳台上,静静地看着远方。

听新闻、关心时政,这是“文化教员”“政治教导员”王贤多年来养成的习惯。他把书和笔带到了朝鲜战场上,带给了战士们,也把那时的故事带到了今天,让人们看到了那些在阴暗潮湿的防空洞中翻开一本书、写下一封信的年轻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重庆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版权所有  重庆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主办

ICP备案:渝ICP备20004440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111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22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