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治中,字文白,是民国时期著名的一位爱国民主人士。
1932年1月,日本侵略者发动“一•二八”事变,时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育长的张治中主动请缨,愿率部队增援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很快,国民政府军政部下令将当时中央军精锐第88、87师及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合编为第五军,由张治中任军长,隶属十九路军总部参加作战。张治中指挥第五军与十九路军一部密切配合,2月在庙行一带对进攻此处的日军第九师团予以夹击,歼灭日军近3000人。中国军队重创日军后,迫使日方由全线进攻转为重点进攻,进而被迫中止进攻。最终因日军增兵,中日双方接受了英美等国的调停,“一•二八”事变结束。
1937年,抗战爆发,张治中率领第九集团军在上海参加了著名的“淞沪会战”,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延缓了日军的攻势。同年10月,张治中被调往湖南省任省主席。他主政湖南期间,提出“廉、正、勇、勤”作为湖南省训,积极与中共湖南省委合作,推动湖南抗日救亡运动发展,同时以严正不苟的精神惩治贪污,使湖南的整个社会面貌焕然一新。他坚决贯彻联共抗日的方针,使湖南成为抗日根据地之一。然而他在湖南的肃贪,虽使他在湖南人民和基层官吏中的威望提高,但却触及了部分当地官绅的利益,成为其日后被人落井下石的缘由。
1938年10月,武汉沦陷,武汉的机关、工厂及大批难民和伤兵涌入长沙。11月8日,日军攻入湖南北部,并轰炸了长沙和衡阳。9日、11日,临湘、岳阳接连失守,中日两军对峙在新墙河(离长沙120公里),长沙局势非常严峻。11日上午,蒋介石一如既往地希望镇守长沙的张治中能够“焦土抗战”,向其发出密令:“长沙如失陷,务将全城焚毁,望事前妥密准备,勿误!”
张治中立即召来警备司令酆悌和省保安处长许权,二人当天下午就拿出了一份“焚城计划”。计划要求“弃守前,需将长沙市的公私建筑和一切不准备运走的物质全部焚毁,不资敌用”。张治中审阅计划后,强调“须在我军自汩罗撤退后再下令开始行动”,并要求举火焚城必须严格按照四重规定“一是省政府的命令,二是警备司令部的命令,三是警报器有节奏的长短叫声,四是天心阁(城内最点处)上有火柱。”来执行。张治中同时指定焚城一事由酆悌负总责,警备第二团团长徐昆任总指挥。酆悌等人安排了100多个纵火小队,带领汽油、煤油等燃料,各自负责相关位置的放火,并准备13日凌晨4点由张治中来对焚城工作进行检阅。
然而,就在13日凌晨2时许,长沙南门口外伤兵医院意外失火。听闻起火后,长沙警备司令部处长许权打电话给警察局要求救火,警察局局长文重孚却回答说警察局和消防队都已撤到城外了,无法灭火。再加上几处守军将日军已攻至新墙河误传为已攻至新河(距长沙仅3公里),一片紧张气氛,看到有火光就更是阵脚大乱,于是开始点火。紧接着,周围各处放火小队以为日军已到,纷纷点火,城内百余条火头窜向空中,长沙成为一片火海。
起火时正是凌晨,大部分百姓还在睡梦之中,慌忙从梦中惊醒后,以为日军已改进城来,纷纷四处争相逃命,在拥挤和混乱不堪中,有的被人群踩死,有的被汽车压死,有的被大火活活烧死。大火延续了五天五夜,才自行熄灭,3万余人在火中丧生,包括政府机关、学校、银行、工厂、医院在内,全城5.6万栋房屋被烧毁,占当时全城房屋总数的90%。据国民党湖南省政府统计室编印的《湖南省抗战损失统计》估计,大火造成的经济损失10多亿元,约占长沙经济总值的43%。长沙城的地面文物也已近全部毁灭。因12日所发的电报代码是“文”,大火又发生在夜里,所以此次大火历史上被称为“文夕大火”。
大火发生后,张治中立即组织保安团上街维持秩序,并亲自召集人员查询起火真相,迅速成立了火灾临时救济委员会,对无家可归的老百姓进行救济。日军也没有越过新墙河,向长沙继续进攻,而是派飞机到长沙上空拍照,并在广播和报纸上大肆渲染,对发生大火进行奚落与挖苦。
听闻长沙发生大火焚城,全国各地民众对长沙大火都深切关注。而一向专唱低调的汪精卫,更是趁机兜售他“再战必亡”的无耻论调,还以批评“焦土抗战”为名,大肆攻击蒋介石的抗战方针。一些被张治中在肃贪触及其利益的官绅却借此机会叫嚣此次火灾张治中责任巨大。针对汪精卫等人的言论,中国共产党人以抗日救国的大局为重,以稳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为目的,全力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团结,在延安领导敌后抗日的毛泽东发表讲话,指出要警惕有些人借长沙大火事件攻击蒋委员长。
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部长的周恩来也没有忘记张治中这位为抗日救亡所做的贡献的朋友。11月17日,就在长沙大火发生的第5天,周恩来在长沙给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三厅的所属人员做了一个重要的演讲,他在演讲中说道:“一定要向受灾人民讲清楚,长沙大火是国民党的错误,是某些当权者的犯罪行为,但这一切又都是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疯狂侵略所引起的。没有日本强盗的侵略,也不会有长沙大火,我们要把仇恨记在日本侵略者身上,要鼓舞人民振作起来,重建家园,稳定后方……”
周恩来还亲自与张治中一起反复商量、修改措辞,最后以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的名义联合发表了一个关于长沙大火经过真相的说明。该文将火灾发生的具体情形一一列明上报。
蒋介石听闻“文夕大火”后,也亲临长沙视察,张治中如实汇报火灾当夜的情形及之后的救济处置情况后,坦承自己当时思虑不周、监督不严,是负有责任的,并自请处分。蒋介石了解情况,特别是在看过由宣传部和军委政治部联合发表的说明后,要求逮捕有关人员,依法严惩,将酆悌、徐昆、文重孚三人枪毙;张治中革职留任,以观后效;拨付款项,救济民众。他说:“就这一次事件的根本成因研究,可以说不属于哪一个个人的错误,而可以说是我们整个集团的错误。这一错误的造成,不能不认为是我们的失败。”
张治中在完成了对长沙民众的救济发放后,再次请辞省政府主席,被调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
通过“文夕大火”事后的处理,张治中对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能够实事求是地来看待和处理问题,真心实意地帮助和团结抗日的朋友非常感动。他后来回忆道:“长沙发生大火,各方面……对我攻击更甚……而中共朋友反为我解释,给我以慰藉……他们对我亲切的同情,也是我毕生难忘的一件事。”从此他更加坚定了维护国共团结抗战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