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风采展示 专题专栏
您的位置: 首页>风采展示 > 退役军人风采

老兵集结,贫困村里再冲锋

日期: 2020-08-07
字体:

忠县马灌镇高桥村有66位退役军人,在家有32人。过去,他们各自为阵,有的甚至还存在“等靠要”思想。去年,李政下派到高桥村任第一书记,成立退役军人党小组、组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

“老兵集结再冲锋,他们成为脱贫攻坚战的中坚力量。”7月28日,马灌镇党委书记李浩说。

  ▲退役军人党小组在开会。受访者供图 

  集结:唤起斗志再出发

  李政40岁,是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干部,转业军官。去年3月,李政刚到高桥村,就有群众找到他诉苦求助。后经打听,此人还是一名退伍军人。

  “有困难该解决,但军人敢打敢拼的精神不能丢!”李政走访得知,全村有66名退役军人,32人在村,有的是贫困户、低保户,有的在发展产业,有的还没有找到致富项目,在脱贫路上有些茫然。“散是一盘沙,聚是一团火,军人有拼劲儿、冲劲儿、韧劲儿,必须唤醒斗志再出发。”

  在高桥村,李政吹响了老兵集结号,首先成立了退役军人党小组,为24名党员老兵找到了党组织;然后组建了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把15名能行动且有带动能力的老兵组织起来,参与脱贫攻坚、人居环境整治、培育扶贫产业、美丽乡村建设等活动中来。

  1930年7月29日,四川工农红军第三路游击队在高桥村毗邻的黄钦坝成立。李政得知后,组织在家的老兵前往黄钦坝开展革命军人传统教育,并召开座谈会,忆军旅岁月,谈使命担当,激起老兵们退伍不褪色、战斗不止的热血精神。

  “原来认为,军人对我这个老人来说就是个经历。”91岁的梁尚明,1949年入伍、1953年入党。他说,之前以为自己年纪大了,体力、记忆都不好,冲锋陷阵都是年轻人的事儿。“现在感觉又回到了那个激起燃烧的岁月。”

  90后袁光辉,2011年入伍,在部队还入了党,2016年退役。他说,退伍回村,只顾自己过日子,真没想过带领大家一起干。现在,袁光辉认识到,退役只是换了一个战场,作为年轻退役军人,还需要继续战斗。

  行动:战友群众不掉队

  如何冲锋陷阵?老兵们很迷茫。李政拿老兵徐家良举例。徐家良68岁,1998年因受伤左腿截肢。尽管全家人两人残疾、两个娃娃读书,日子过得很艰难,但他从不向政府提要求。

  “老徐身上有军人的韧劲儿。”ﻪ李政告诉大家,家庭困难的老兵,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要发扬吃苦耐劳,敢打敢拼的精神,不能等靠要;一般老兵要保持冲锋的激情,既要自己努力增收致富,又要化解战友和群众的生产、生活、感情困难;有带富能力的老兵要发展产业,带动战友和群众创业、就业,一起致发展小康。

  村里为徐家良一家落实了低保政策,李政还拿出1000元钱帮他建鸡棚养鸡。老徐也报名参加了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每一次义务劳动,他都抢着干,有时还要推土。战友们都说,他行动不方便,应该干点轻活儿。老徐却说,安了假肢一样能战斗。

  老兵万殳平,79岁,因腰痛、神经压迫,长期卧床,儿女都在外打工。邻居万元成也是一名老兵,他一有空就去陪万殳平聊天,回忆部队那些往事。万殳平说,有万元成陪聊,自己不但不寂寞,还有了与疾病作斗争的勇气。

  除了关心战友,万元成还经常帮助贫困户。73岁的张玉珍,儿子儿媳不在家,老伴又去世,一个人种了四五个人的土地。每到红薯成熟时,万元成就去帮忙挖红薯、背红薯。

  “人老了,说两句话、扯几把草还得行。”梁尚明也参加了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在人居环境整治中,他先把自家庭院清理得干干净净的,然后动员左邻右舍打扫房前屋后的卫生。一有空,老人还帮忙扯几把草、扫一下垃圾。“现在,王志英、崔国珍、姚金鹏都养成打扫清洁的习惯了。”

  唤醒斗志,老兵们在行动了。

  冲锋:决战脱贫攻坚战

  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冲在了最前面。上年纪的老兵,就宣传疫情防控政策、知识,叮嘱左邻右舍不要聚集、走动;年纪小一点,能够跑动的老兵,就入户排查外面回村人员,与村社干部一起把守路口,防止人员流动。

  “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的本色不能丢!”老兵汤定权不但在疫情防控中冲锋在前,邻居汤大明、刘志福家发生火灾,他也是第一个冲到火海里扑火。他感慨地说,“冲锋的感觉又回来了!”

  袁光辉是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最年轻的退役军人。之前,他一直没有稳定的工作,年近30岁了还没结婚。用他自己的话说,要事业没事业、要家庭没家庭。现在,袁光辉是高桥村本土人才,同时担任了志愿服务队队长,还流转近100亩土地种植甘蔗、柑橘,同时进行林下养鸡,并带动5名村民就业。

  “有了目标和方向。”袁光辉称,自己年轻,有干劲儿,他既要带好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冲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还要在扶贫产业上开拓出一条路子来,带动村民一起脱贫致富。“我找到了军人的荣光。”

  早在2000年,老兵王康华在村里承包荒山,建起了养殖场,种植了300亩楠竹,每年盈利10余万元。后来,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他响应号召关停了养殖场,亏了不少钱。有人说他傻,财路都给断了。王康华说,他是军人,必须服务安排,自己挣钱是小事,生态保护是大事。

  “老兵们感动了我。”来高桥村投资的退役军人毛双成也加入到老兵冲锋的队伍,投资100万元发展120亩稻虾生态项目,与村集体、贫困户利益直接挂钩发展集体经济。毛双成说,“发扬军人作风,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