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风采展示 专题专栏
您的位置: 首页>风采展示 > 退役军人风采

梦回“长津湖”

日期: 2021-10-18
字体:

异国他乡、冰天雪地、枪林弹雨、冲锋陷阵……长津湖上,硝烟四起。

曾经多少次梦中,这般场景一次次重现。“冲啊!”冲锋号响起,冉玉龙高声呐喊,手握钢枪,冲向敌群……赫然惊醒,在老伴错愕的眼神中,他才发觉,那只是一场梦。

胸前握紧的拳头,那是虚幻的钢枪;湿润的眼角,才是现实中真实的热泪。

1950年,20岁的冉玉龙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三次负伤、两立二等功,亲历长津湖战役。他的头部有子弹划过的枪伤、腰部有打到石头弹回来的枪伤、大腿根部有贯穿伤……身上大大小小的伤痕,都是他用生命在战场上留下的印记。

“在梦里,我常与战友们碰面,我把我看到的,今天的中国讲给他们听。”

老人身着军装,到影院观看《长津湖》。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01出征的战士,就是国家的“长城”

“老子不干了!”新兵伍万里,不满被老兵“欺负”,想要跳火车回家。打开车门的那一刹,夕阳下的万里长城扑面而来,壮美山河,绵延不绝。

昏暗的影院里,播放着电影《长津湖》。此时,冉玉龙颤巍巍举起右手,对着荧屏敬了个军礼……

战争留给他的创伤遍布全身,抬手已属不易。

影片中,长城的巍峨壮阔让七连士兵们深受感染,让原本叛逆的伍万里明白了自己的使命,也让冉玉龙感同身受。

1949年8月,冉玉龙成为二野军大三总队政治部文化教员。1950年10月,朝鲜战争爆发后,他承担了护送100多名短训班干部去朝鲜志愿军司令部的任务。

从南京出发,他们坐了三天三夜的“闷罐火车”,出于保密,没有窗户,全程都看不到车外的场景。

“即便看不到,但长城就在我们心里。” 冉玉龙说,在火车上的那几天,他思绪万千,头脑中闪过无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古人那些慷慨激昂的诗词令他热血沸腾。

长城那巍峨壮丽的景象亦时常在他脑海中浮现。“它是我们心中的图腾,抵御外敌,保家卫国。那一刻,我们每一名出征的战士,都是这个国家的‘长城’。”

年轻时的冉玉龙。


02这,就是中国军人的骨气

零下四五十度的极寒天气里,为了不被美军的侦察机发现,七连的战士们趴在秃石之中一动不动。两架侦察机低空飞过,突然掉头开始扫射……

1950年10月至1951年6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密切配合,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形式,连续进行了5次战役,一举收复了朝鲜北部广大土地,并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

这5次战役,冉玉龙都有参加。

长津湖战役就发生在第二次战役中。虽然,这只是冉玉龙军旅生涯中经历过的无数战斗之一,但“长津湖”这三个字,永远地镌刻在了他的记忆中。

那一次,冉玉龙的任务,是带领几名侦察员去长津湖地区侦察地形,并在地图上标注出来。


冉玉龙当年在长津湖执行侦察、潜伏任务一天一夜,脚被严重冻伤,冻疮至今清晰可见。

同样的冰天雪地里,冉玉龙和战友们趴了一天一夜,双脚被严重冻伤。时至今日,当年冻伤留下的痕迹依旧清晰可见。

“那时很多战友们没有御寒冬装,还穿的单胶鞋,我们侦察员还有棉鞋,比他们要幸福得多。”

看到影片中,战士们在雪地里抱团取暖,吃着冻硬的土豆充饥的场景时,冉玉龙唏嘘不已又无比自豪。

“在那样的条件下,我们硬是打出了中国军人的骨气!让敌人永远不敢再小瞧我们!”


刘伯承写给洪学智的回信,里面有对冉玉龙的评价。


03一个都不能少!

“我把标识弹给你们送回去!”为了掩护战友,排长雷睢生驾车转移标识弹,最终将把敌机引向了自己……当战友们把他从被炸翻的车身下拖出来时,他只说了句,不要把我一个人留在这里。七连的“老顽童”倒在了战友梅生的怀里。

这一幕,冉玉龙再行军礼,“在那种时候,没想过自己,只想让战友都活着”。

他亦是如此。

1953年6月的“金城战役”中,彭德怀司令员亲自点名,令冉玉龙带领6名侦察员赴敌后侦察,并要他:不仅要完成任务,还要把人一个不少的都带回来。

冉玉龙一行趁着夜黑风高,成功摸到了敌人的火炮阵地、兵员集结地、弹药库、补给地等。

就在完成任务准备返回时,战士们遇到一个2米多高的河堤。冉玉龙当机立下,当起“人肉踏板”,帮助战友一个个成功翻越过去。当他最后一个翻上河堤时,敌人的机枪响起,一颗子弹打穿了他的右腿根部。

被战友救回后,他始终记着对彭总“一个都不少”的承诺,醒来就问,同志们都安全回来了吗?

这一次,冉玉龙伤势非常严重,差点截肢。经鉴定为乙等甲级残疾。

入朝参战期间,冉玉龙头部、腰部、腿部三次负伤,三次立功。

1955年全军授衔时,冉玉龙被授予中校军衔。2020年,冉玉龙被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1953年6月的“金城战役”中,冉玉龙大腿根部被机枪子弹打中,形成贯穿伤。


04生于华夏,何其有幸!

梅生捧着被烧掉半截的照片,摩挲着女儿的脸,说:我们现在打仗,是为了让后代不再经历硝烟战火……

观影结束,冉老受邀上台给观众分享战斗故事。

原本摆好了椅子,他却不肯落座,坚持要站着讲,“不用!我的身体好!我的目标是,不到百岁不拄棍!要做到生活有规律,工作有计划,生命有目标!”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他又经历了16年的东北边防军生涯,先后任《志愿军日报》《东北农垦报》《边防战士报》记者、主编,发表多篇通讯报道和散文,还曾被金日成大学聘为客座教授。

1973年,从部队退役后,冉玉龙在黑龙江先后参加筹建创办八一农垦大学、858中学,又在陕西筹建了略钢中学。

1985年,冉玉龙回到了重庆。这个出生于开县五通乡柿坪村一户石匠家的孩子,终于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传道授业,教书育人。并于1986年,在涪陵创办了涪州中学。

2021年,在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之际,91岁高龄的冉玉龙主动请缨,成为了金山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组织的红色宣讲团里年纪最大的宣讲人,为年轻一辈讲述抗美援朝的历史。

“冉老总是说,只要年轻人想听,他随时都愿意讲,我们都非常为他的精神感染”,两江新区金山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相关负责人康富强说。

穿上军装的冉老身姿挺拔、精神矍铄,声音铿锵有力。

“长津湖之战,打出了中国的志气和威望,换来了70年的和平,很珍贵,要珍惜!”

“而我,会带着抗美援朝精神,好好活着,把牺牲战友的那一份也活了,把故事讲给年轻人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