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重庆市“最美退役军人”系列报道① | 江津区军休爱心代代传工作室:汇聚点滴爱 传递军休情
江津区军休爱心代代传工作室里,86岁的军休干部王福容戴好党员徽章,戴上眼镜,整理受助学生资料,翻阅孩子们寄来的感谢信,与学校对接帮扶活动如何开展……这是自2007年工作室成立以来,她和“战友”们的工作日常。近日,工作室被评为2022年度重庆市“最美退役军人”。
“手拉着手,肩并着肩,我们行进在长江边。走着聂荣臻走过的路,远大理想铸心间……”作为聂荣臻元帅的故乡,聂帅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江津人接续奋斗、砥砺前行。
王福容清晰地记得,1997年4月,江津中学初2000级2班(白求恩班)“雏鹰小队”与军干所(现军休中心)开展结对共建活动。这年9月,班上有一位学生患白血病,全班师生捐款、捐物,有的孩子甚至打算利用课后时间上街擦皮鞋、卖报纸,为同学筹款。
“孩子们的友爱和懂事,让我们感到欣慰,也很心疼。”得知消息的第二天,王福容和“战友”们自发捐款,送到住院孩子家人手中。
这次“筹捐”,为军休干部们开了一扇“窗”,将爱的阳光,播撒至更多贫困学子。大家商议,共同成立江津区军休爱心代代传工作室,老、中、青三代人,将捐资助学代代相传。
对于军休干部来说,这不仅仅是一项捐资助学活动,更是离退休生活中极其重要的一项“事业”。王福容时常走村入户,看望受助学生家庭,为他们送去物资、书籍;在西安定居的廖祖庆电话委托战友们捐款……
“孩子们都很努力,有的考上大学、研究生,有的已就业,并成为一名名合格的共产党员。”王福容的办公桌上,有一个封面页已翻得有些脱落的笔记本,里面详细记录了受助学生的相关信息:姓名、班级、升学情况、就业去向……但没有受助金额。她说:“做记录,是为了让军休干部了解下一代的成长,至于捐赠了多少钱,是心意,无需记得。”
可是,军休干部们的这份心意,江津区考上研究生的残疾学生伍玲玲记得,她时常回来看望曾帮助、关爱她的军休干部。已走上工作岗位的余海燕等受助学生记得,他们身怀感恩之心,传承老兵信仰之志,成为“爱心代代传”工作室新的骨干和中坚。祥瑞集团、消防救援支队、江津区税务局等企业和单位记得,他们跟上军休干部奉献的脚步,已成为工作室的重要组成部分。
截至目前,江津区军休爱心代代传工作室累计资助困难学生612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