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就业资讯

“小牛倌”大作为

日期:2024-09-10

何兆平跳进牛栏,呼唤几声,“哞哞哞……”小牛犊排队上前,亲昵地用头蹭着他的胳膊。“我喜欢牛,跟它们有很深的感情。”

“当过兵的人,不管干什么都要干出个名堂,咱们‘小牛倌’也能有大作为。”2017年12月,在西藏当了16年兵的何兆平退役返乡,在重庆南川创办了一个养殖场,带动112户村民养殖肉牛8000余头。一路走来,何兆平荣获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被授予“重庆市劳动模范”、重庆市“最美退役军人”等称号。

决心养牛

2001年,何兆平参军入伍,到西藏某部服役。因为高原反应,他的体能成绩一度落后。通过在弹袋里装石头等方法进行训练,两个月后,不服输的何兆平实现了“逆袭”,成绩遥遥领先。

16年后,多次立功受奖的何兆平带着战友为他整理的《养殖经验》《育肥牛》《牛病方》等“秘籍”回到重庆南川。

原来,早在退役前一年,他就有了自己的打算——“想回乡养牛,只要能吃苦,就一定能干出好成绩。”

创业之初,为了节省经费,何兆平自己搬砖建牛栏。第一天,他搬了1000块砖,磨烂了两双手套。买来母牛后,从发酵草料、护理牛犊到清理牛圈,何兆平从早忙到晚,20天不到就瘦了近30斤。

在战友和养殖专家、养牛大户的帮助下,不到一年时间,何兆平的养殖规模就从最初的存栏30头牛发展为存栏100头牛。

随着养殖规模扩大,何兆平更忙了。困了,他就往喂牛的草垛子上一躺;感觉孤独的时候,他就和牛说话。

“感觉苦的时候,我总会想起自己在雪域高原上巡逻的日子。”看着牛圈里日益“丰满”的牛,他信心满满,干劲十足。

抱团取暖

2018年底,何兆平精心饲养的牛生病了,严重时,牛圈里的牛一天病死两三头,他却找不到病因,急得团团转。

“牛是我一手养大的,看到它们病死了,我心里特别难受。”睡不着的时候,何兆平就在养殖场里大声唱歌,“唱军歌能让我获得战胜困难的勇气。”

在南川区畜牧兽医渔业中心,何兆平认识了养殖专家何守平。两人的名字仅差一个字,很快就熟络起来。何守平不但帮他把牛治好了,还给他传授了不少实用的养牛技术。

经历了这次波折,何兆平开始认真钻研养殖技术。从活牛的品种选择,到牛的接生、防疫,他通过请教技术人员、阅读专业书籍,一步步从“门外汉”变为行家里手。后来,除了本地的农户,一些远在贵州、四川等地的肉牛养殖户在遇到问题时都会向他请教,何兆平总会毫无保留地分享养殖经验。

2022年,何兆平到四川绵阳学习养殖技术,当地的合作社发展模式让他深受启发。回到南川,他走访了全区40余个肉牛养殖场,提出了成立肉牛养殖协会,与大家“抱团取暖”的想法。

在何兆平的努力下,重庆市南川区肉牛养殖协会于2023年3月15日正式成立。在担任会长的同时,何兆平还是技术员、联络员和销售员。大家也形成了一个共识——“有困难,找何兆平;想学养殖技术,找何兆平;销路打不开,找何兆平”,而他也乐此不疲。

成立至今,协会已为会员向银行申请发放贷款2300余万元,组织技术培训54场次,帮助养殖户实现了从能喂牛到会养牛,再到科学养殖的转变。

奋斗不止

这几年,为了推广养殖技术,何兆平跑遍了南川区大大小小的村镇,因为踏实肯干、诚实守信,他得到了村民和养殖户的信任。2022年,何兆平被选为两个村的村民小组组长。

“村民小组组长得带好头,做好服务。”村民想创业,不管是养牛、养猪,还是卖豆腐、卖蔬菜,他都当“服务员”,从传授技术、门店选址到市场推广,他样样都要学要管。而在农村环境整治、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他更像个“大管家”,事无巨细,劳心费力。

在为村民办实事的同时,何兆平的“老本行”没有丢,如今,他经营的“小何牛肉”已经形成从养殖、销售到加工的完整产业链,年销售额达1000万元,帮助20 余位村民解决了就业问题。

与此同时,何兆平还先后带动周边社区的10余户居民返乡创业,养殖肉牛1000余头,带动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狮溪镇、芭蕉镇等边远地区的26户农户养殖肉牛400余头。

今年,牛肉价格下跌,但何兆平坚持“卖良心肉、做本分人”,严格把控牛肉品质,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国家政策好,创业有保障,只要踏实肯干,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小牛倌’也能有大作为。”

“不待扬鞭自奋蹄”,走上创业路,这位老兵带着自己的“养牛大军”一路向前,奋斗不止。

我对战友说:

当兵时,高原上的风雪没能阻挡我和战友们的脚步;退役后,返乡创业的我也从来都不觉得苦,想想身边的父老乡亲,想想自己的战友,我就有了底气和勇气。在创业路上,我相信,只要肯攀登、不放弃,即使山再高,我们也一定能登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重庆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版权所有  重庆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主办

ICP备案:渝ICP备20004440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111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2235号